找到相关内容14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烦恼的人类和人类的烦恼——以苦惑为人生本质的佛教心理观

    动荡不安,许多灾难性的社会恶果,就是因此而触发的- 这是形成“劫浊”的“共业”所在。  第三是命浊。以佛教的标准来看,人类居于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“三界”的欲界之中—— 有欲故不净,所以人类这一众生的...总体性的宇宙生命——精神之网。三界即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;六道即天人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幽冥众生(鬼类)和地狱众生。六道的差别在于善恶的业行和业报;色界、无色界高居于欲界天之上,有十七层色界天和四层无色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139355.html
  •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

    色界和无色界。欲界有种种欲望,且没有定心;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。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,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八定,乃至进入灭尽定。  我们要进入四禅八定之前,必须先修习一些在欲界里的...境界里,观那个境而心不动。在四禅中,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。  这四种定都还在色界,没有舍离色身。如果一个人进入四禅,他所修学一切事皆随意成就,乃至他要修神通,立刻就能够修成五神通;定能发神通,然而在四禅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1.html
  • 各种禅定的差别

    偏向外道。 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: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欲界有种种欲望,且没有定心;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。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,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八定,乃至进入灭尽定。  ...作用,而是它能停留在一个境界里,观那个境而心不动。在四禅中,唯有意识在产生作用。  这四种定都还在色界,没有舍离色身。如果一个人进入四禅,他所修学一切事皆随意成就,乃至他要修神通,立刻就能够修成五神通...

    广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655738.html
  • 释迦牟尼生命历险记(一)

    智慧,是永远搞不明白的。  按佛教划分宇宙的说法,我们这个娑婆宇宙中包括欲界、色界和无色界。  我们人类处在欲界中。欲界的下三道是饿鬼、地狱、畜牲道。善道是人和天,这里的“天”指的范围在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以上,共有六界,即欲界天分为六个层次。  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这样一套架构,在有经验的修行者那里,被认为这还不是“法界”的实相(法界的实相宇宙究竟如何?这部分内容我将在后面陈述)。这套架构是依据现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4544067.html
  • 正念与念佛

    是以无明为根本,以老死为周边故为辐。  (说十二支)对于苦等四谛的无智为无明。欲界的无明为欲界诸行的缘,色界的无明为色界诸行的缘。无色界的无明为无色界诸行的缘。欲界的诸行为欲界结生识的缘,余者(色界无色界的诸行)亦同样的(为色无色界结生识的缘)。欲界结生识为欲界名色的缘。色界亦然。(无色界的结生识)但为无界名的缘。欲界名色为欲界六入的缘,色界的名色为色界的(眼耳意)三入的缘,无色界的名为无色界(意...

    德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271344.html
  • 通往天国和佛土之路——禅定意识和般若中观中的合壁

    也有所依之缘,即根、境、作意、根本和种子这五种。七八二识则须缘四种缘而生起,即俱有根、所缘境、作意和种子四种。  唯识学认为,在八个识中,鼻舌两识是欲界特有的产物,色界和无色界不需要它们。因为鼻舌这两...相关,故鼻舌二识必有其用,也非用不可。但色界天人在初禅天以上,已经不需要“段食”了,他们是以意为“食”。既不需要凡间那类饮食,所以就没有香、味这两界的存在,相应的鼻舌二识也就无需其用了。剩下的眼耳身三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639360.html
  • 佛陀与大梵天的对话

    中属于色界之天道。 色界三界之一,因无有男女之情欲,身体与宫殿国土物质的物,总为殊妙精好,故云色界。 又称色天、色行天。此界位于欲界上方,离欲界之染污,一切物质皆为清净。(物质世界中,欲望强盛的,称为欲界),而无此强盛欲望的,则称为色界。其众生离诸欲,不着秽恶之色法,但仍为清净微细之色法所系缚,无男女之别,不生忧、苦,衣着皆自然而有,且以光庚食物与语言。《法蕴足论》卷十一云(大正26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244979.html
  • 小乘禅定通解

    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,全称个禅四定或四禅八定。佛教尤以初二三四禅为修一切禅的基础,所以又称“根本四禅”。四禅四定相比较,则四禅为色界之法,定为无色界之法,所以四禅又被称“色界四禅”,四定为四无色(...身涩如树皮)、八滑(身滑如乳)。这八种感受有时又细分为十六触,因与上大同小异,在此略过。每一触发生时都有十种善法功德相随而生。八触发生的原因是将到初禅境界时,由于色界的清净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风)进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5355736.html
  • 恰嘎国王——轻慢尊者 王位复得

    注:⑴ 暖位: 此位可烧除烦恼,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,并以此位观欲界、色界、无 色界之四谛及修十六行相,而生有漏之观慧。修至此位即使是退欲而断根造恶业, 乃至堕入恶趣,...意译不还、不来,乃声闻四果中第三果之圣者。彼等已断尽欲界九品     之惑,不再还来欲界受生。 ⑺ 罗汉果: 即第四果又作极果,无学果。指已断尽色界,无色界之一切见惑、修惑而永入涅槃 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71417075.html
  • 佛教文化的結晶--婆羅浮屠

    如此,這座位於婆羅浮屠之巔的窣堵波並沒有因此失去它神怪的佛教價值,它代表著佛教出世間的境界,是佛教信徒們朝聖、頂禮膜拜的地方。 按照佛教教理,世界分為欲界、色界和無色界。欲界中人們擺脫不了各種欲望和粗俗煩惱;色界中人們已摒棄了欲念和減輕了各種煩惱,但仍有色可見;到了無色界,較細煩惱雖尚存在,但已無形色可見。總的說來,這三界都有生死流轉,屬於世間的範疇。婆羅浮屠的建築構造是對佛教基本教理的...

    樓培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4143410.html